郑州肝病医院 > 乙肝专区 > 乙肝 > 乙肝病因 >

中国乙肝传染简史:首次揭秘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何从0增长到1.2亿人

文章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点击数: 161直接咨询

    最近忽然对中国乙肝传播的历史比较感兴趣,于是耗费诸多精力整理了一个《中国乙肝传染简史》,因为我想知道一些长期悬而未知问题的答案:


    1)为什么中国是世界第一的乙肝大国?


    2)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何从0迅速增长到1.2亿人?(当然,这问题不太准确,因为乙肝很早就有,只是没有被发现)


    3)为什么80后、90后人群乙肝病毒携带者居多?


    先来了解下世界乙肝病毒发现的历史和中国乙肝研究开始的过程.


    1947年英国麦凯阿伦首次提出"乙型肝炎"概念


    1947年,英国麦凯阿伦经过5年时间的研究后,提出把因粪便污染了食物和水后经消化道传播引起的肝炎称为"甲型肝炎",因污染血液经输血传播引起的肝炎称为"乙型肝炎".


    1964年美国布林伯格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澳抗)


    1964年,美国生物学家布林伯格首次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身上发现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即"澳抗"或乙肝病毒).


    1970年英国D.S Dane发现乙肝病毒


    不少专家考证,乙肝病毒可能已经存在上千年的历史,但是,真正发现乙肝病毒的时间却非常晚.直到1970年,伦敦Middlesex医院的D.S Dane用电子显微镜发现了Aa抗原阳性患者血样中的乙肝病毒颗粒.


    1972年—1975年,中国开始研究乙肝病毒并研发出乙肝疫苗


    1972年时任北京医学院副院长的汉斯·米勒随夫人到日本探亲时,考察了日本刚研制出的乙肝病毒检测和诊断技术并带回几个乙肝病毒检测试剂盒供几个附属医院研究用.


    1973年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陶其敏教授在米勒教授的鼓励下开始研究乙肝.


    资料显示,中国肝病学界的泰斗、现任北大医学部微生物系主任的庄辉院士也是同期开展乙肝研究的.


    1975年7月1日,北京医科大学应用无肝炎史的HBeAg阴性者的HBsAg阳性血清,用甲醛灭活,研制出"7571"试验性疫苗.但遗憾的是,由于生产成本高、数量太少等原因导致无法普及.


    1970年—1992年,中国乙肝大爆发,乙肝病毒携带者短短20年增长至1.2亿人,预估22年增加了8000万人.


    早在1972年,陶其敏、庄辉等专家已经意识到中国乙肝的高发流行态势.但遗憾的是,由于国内长期不太重视流行病学调查,1992年之前中国乙肝流行病数据零碎、散乱.但多个文献数据显示,目前乙肝患者的出生时间集中在1970年—1990年之间,也就是说这二十年的时间是中国乙肝流行爆发的高峰阶段.


    按照1970年东亚地区5%的乙肝流行率,1970年前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在4000万左右,1992年卫生部首次乙肝血清流行病调查数据显示,乙肝病毒携带者1.2亿人.


    短短22年的时间里,各种原因造成不低于8000万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感染.


    敲黑板了!中国乙肝爆发的三大根源:


    共用针头不洁注射、有偿卖血和输血感染、母婴垂直传播是中国乙肝爆发的三大根源.


    根据2005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数据,段钟平教授指出,我国成人中约80%感染过甲肝病毒,50%感染过乙肝病毒,3%感染过丙肝病毒.可见乙肝病毒真正是威胁到每一个人.


    一、70年代末80年代初共用注射针头


    很多人将爆发的根源指向"中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普遍存在共用注射针头的医疗不规范问题".的确,共用注射针头不洁注射是造成乙肝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从其他东亚地区来看,如当时台湾、香港、日本、韩国等地,共用注射针头问题并不突出,但仍然与中国类似的乙肝病毒携带比例,并不能解释中国这么高的携带比例.


    但是,遗憾的是,共用注射针头到底造反成多少乙肝患者感染,无法详细计算,但根据其他途径的传播数据倒推,应该不低于1000万.


    二、1979年-2006年,近30年的单采血浆运动促使乙肝、艾滋大面积流行爆发


    在1979年卫生部批准试行单采血浆术由天津中心血站试行,很快就在全国范围被迅速推广."血浆经济"被政府视为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第三产业.


    据撰写《河南艾滋病五年调查报告》一文的北京佑安医院医生张可回忆,在1990年代中期的河南,这是场"以血致富"的大运动,从15岁到60多岁的农民纷纷加入进来.50岁以上的人,为了参与献血,把白发染黑;年龄小者,谎报年龄.当时农民流行的口号是"胳膊一伸,露出青筋,一伸一拳,五十大元".


    在共用采血针头、混合多人血液以及血液成分回输人体等致命隐患下,乙肝、艾滋病、丙肝等病毒在混合血回输过程中造成广泛传播,这既是中国艾滋病早期流行也是乙肝爆发的重要原因.


    由于艾滋病和丙肝之前在中国基本没有,丙肝和艾滋病的大爆发主要根源是输血和卖血,并通过不洁注射,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几何级增长.现在公开的数据显示,丙肝病毒感染者有4000万.基于此数据,排除其他途径的重复计算,由于卖血和输血造成的乙肝感染不低于2000万.


    三、1970-1990年,中国人口新增3.1341亿人,20年诞生了不低于3000万的乙肝宝宝.


    现在的研究数据显示,有40%~50%的乙肝新发患者源自母婴垂直传播,但遗憾的是,由于乙肝母婴阻断研究的滞后,以及国家还没有把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在中国人口爆发的20年间,按照新增3亿人10%的感染比例,20年诞生了不低于3000万乙肝宝宝.


    此外,性传播途径可能贡献了约1000万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手术感染,针灸,拔牙,纹身,理发,吸毒等其他途径可能造成约1000万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这就是中国拥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历史原因.


    1992年以前,我国属于乙型肝炎高流行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平均9.75%,广东沿海地区高达17.6%,中国拥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因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而死亡的人约有27万人.


    1992年,国家把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所有新生儿接受乙肝疫苗之后,新生儿感染率大幅下降.


    1996年调查发现,新生儿乙肝慢性感染率下降到0.96%.自1992年至2014年,中国通过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超过8000万儿童免于乙肝感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近1900万人.


    2014年最新的一次调查显示,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已下降到0.32%.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乙肝歧视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20世纪80、9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食品卫生法》等数部法律对乙肝做了限制性规定,助长了社会性的歧视.


    2003年3月3日,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规定患有慢性肝炎并且肝功能不正常者,学校可以不予录取,但是肝功能正常的携带者除外.


    2003年,浙江大学农学系毕业生周一超参加嘉兴市公务员考试.4月1日体检查出患有乙型肝炎而未被录取.4月3日周氏持刀扎伤两名人事工作人员,其中一名死亡.此案轰动全国,乙肝歧视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


    2005年1月20日,国家人事部、卫生部推出《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正式取消对乙肝携带者的限制.


    2007年8月30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就业促进法》.该法第一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用人单位不得强检乙肝,否则将被处以罚款.


    2005年6月1日起,我国开始对全国新生儿实行全免费注射乙肝疫苗.


    同年,新生儿主动+被动的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方法写入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87.8%,联合HBIG后母婴阻断成功率可达90%以上.


    20世纪90年代起,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药物上市,中国乙肝治疗治疗费用迅速攀升.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乙肝药物市场,其中2016年我国仅抗病毒药物的每年开支已经攀升至273亿元.


    近年来上市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核苷(酸)类,一类是干扰素.


    干扰素类药物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干扰素广泛应用于乙肝治疗,2005年长效干扰素也登上历史舞台.


    干扰素的特点是既可以直接抑制病毒,又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所以能够在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同时使患者达到免疫应答.只是抑制病毒的作用没那么强、那么快.干扰素药物需要注射使用,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大些.


    核苷(酸)类似物此类药物直接抑制病毒,能够快速降低病毒,改善病情.目前主要有六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和新药替诺福韦艾拉酚胺.


    乙肝是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和长期治疗,乙肝治疗的推荐时长为2-2.5年.目前很大一部分慢性乙肝患者治疗时长实际小于1年,而1年内停药发生病毒反弹的比例高达80%~97%.究其原因在于长期用药导致治疗费用昂贵,患者无力承担而停止用药.